企业要慎重进行“套路型数字化转型”
现在一谈数字化转型就是建系统,一说建系统就是先ERP后MES,这已经成了标准套路。
我对现在的标准套路深恶痛绝。
大多数企业严格执行了这个套路,有效果吗?
应该有一点,可能管理更加标准化了。
但是,要说“转型”的效果,我认为绝大多数企业是没有的。
大家应该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是“转型”?
大家期望中的“转型的结果”又是什么?
难道转型的结果就是上了几个系统吗?
这几个系统“有”与“没有”的区别,真的大到能用“转型”这个词来套用吗?
我为很多大中型企业提供过数字化相关的服务,包括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国企、央企、军工企业,他们都在快马加鞭地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但很少有企业能从企业经营的最底层进行思考“应该如何转型”。
什么是企业经营的最底层?
套用著名的哲学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企业的哲学问题
企业也要好好研究这类大问题,因为这才是企业立足于市场丛林的基石。
企业面对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客户?
市场环境怎么样?
友商有哪些?
什么样的群体才是我们的真正客户?
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感受怎么样?
他们为什么要买我们的产品,或者为什么不买我们的产品?
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他们最在乎什么?
我们凭什么取得现在的市场地位?
竞争对手与我们相比的优势是什么?
企业的决策者千万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要仔细拷问自己的内心,真正了解自家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再思考是进一步发挥优势,还是把短板补上,如果要发挥优势,通过什么方式投入产出比最大;如果把最短的短板补上后,下一块短板又是什么。
这个时候,才真正知道,数字化转型该如何着手。
通过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回答,真正适合自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
我走访过几百家制造型企业,其中大部分都宣称在开展数字化转型,但没有一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通过这种思考方式进行规划的,大家都是抄套路,上系统,这些系统耗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但能真正能为企业带来转型级效果的极少。
我个人爱好潜水,考过各种各样的潜水证,我的每一位潜水教练都会告诉我,碰到问题要stop停下来-breathing深呼吸-thinking思考-action行动,潜水过程中碰到问题,决策失误可能会要人命,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决策失误,也可能空耗了企业的资源,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让我们stop停下来-breathing深呼吸-thinking思考-action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