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约束职能流程的颗粒度
近期,我参与了一家企业流程体系的建设工作,现在正在设计企业级的职能流程清单,这个职能流程清单将作为零件库,用于组装各种各样的端到端流程。
在设计职能流程清单的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强调了清单中的每一条末级流程都对应了一张流程图,由于没有对流程的颗粒度进行约束,导致了流程清单中的流程颗粒度大小不一,各不相同。清单中的有些流程,管理的范围特别小,比如“编写生产计划”流程,而有些流程,管理的范围特别大,比如“体系内审”流程,它包括了从制定内审计划、组建内审团队,到开展内审工作、发布内审报告以及整改不合格项等等诸多过程。所以,我就在思考,如何通过统一的规范或者原则,来约束流程的颗粒度。
现在,我基本确定了一些原则:
首先,流程的颗粒度要保障清晰明确职责边界。
每一条职能流程都应该可以清晰明确地分配给具体的团队或者岗位,同一条流程不能出现多个责任团队。
其次,同一条流程,内部流程步骤的工作频次应该是一致的。
不能人为地把一条流程分为几段执行,并且每一段的执行频次都不一致。比如刚才说到的体系内审流程,可能制定内审计划是一年一次,而内审的执行是一年多次,把这两部分内容强行放在一条流程里就很不合适,每次流程的执行可能不是从头开始的,有可能是从中间的某个位置开始,这样的流程就不规范,并且难以管理。
第三,流程的颗粒度要考虑重复使用的需求。
这一条与刚才说的执行频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在不同的端到端的流程中重复调用这些流程,当我们在组装端到端的流程的时候,不能说这一条职能流程只能调用中间的一小段,其他部分不适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职能流程的颗粒度太粗了,需要拆分细化,让它达到方便重复调用的程度。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匹配。
企业设计了一条职能流程,结果发现这条流程跨越了很多系统功能模块甚至是多个信息系统,那就说明这条职能流程的颗粒度太粗了,需要拆分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