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之业务架构_09
到上一期为止,把业务架构战略层的所有管理要素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影响)都简要讲了一遍,从这一期开始,讲业务架构的运营管理层的管理要素。
本期准备写“绩效指标体系”这一管理要素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影响)。
绩效指标是企业衡量业务成果的量化指标。
绩效指标由绩效指标名称、计算方式(公式)、计量单位及绩效指标说明构成。
绩效指标可以分为考核类指标和监控类指标。
另外,站在数据架构的角度,还需要对绩效指标建立数据标准。
绩效指标体系的输入(来源)
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关键成功要素和业务能力模型。
1、关键成功要素
企业对每一个关键成功要素,都应该建立可衡量的绩效指标。
这些识别出来的绩效指标就是“关键绩效指标”。
每一个关键成功要素是否达成,以关键绩效指标为准。
比如:
关键成功要素:高质量的客户交付
关键绩效指标:
1、项目准时交付率 95%
2、客户满意度98%
…
企业需要将关键绩效指标纳入绩效指标体系。
2、业务能力模型
业务能力是企业完成目标和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处理各类业务事项的能力。
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业务能力进行分级管理。
这个分级管理的业务能力清单,我们可以称之为业务能力模型。

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业务能力项,企业管理者都应该考虑是否需要建立对应的绩效指标。
从业务能力模型中解析出来的绩效指标构成了企业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体系的输出(影响)
绩效指标体系可以影响的管理要素分别为综合流程体系、业务风险分析清单、组织架构以及制度、标准、规范、作业指导等。
企业需要将基于业务能力模型解析出来的绩效指标体系分配给相应的流程、业务风险分析清单中的风险项以及组织,通过这些分配,绩效指标体系可拆解为流程绩效指标体系、风控绩效指标体系和组织绩效指标体系。
1、综合流程体系
前面说过,绩效指标是企业衡量业务成果的量化指标。
而业务成果是通过执行流程而达成的,所以,企业需要建立面向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其中包括了端到端的流程、低阶末级流程以及流程步骤的绩效指标。

2、业务风险分析清单
对业务风险分析清单中的风险源、风险产生原因、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等信息进行细化分析,将绩效指标体系中的相关监控类指标与其匹配,建立风控绩效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监控,实现风险预警。

3、组织架构
在企业运营层面,需要对各级组织的工作成果进行衡量,通过将绩效指标体系中相关的考核类指标与公司、部门、科室、班组、岗位及人员进行匹配,建立组织绩效指标体系。
4、制度、标准、规范、作业指导等
有了绩效指标体系,企业就应该在相关的制度、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等文件中,基于绩效指标,体现对相关业务活动的约束。
前面讲了业务架构战略层的所有管理要素,这一期简略讲了业务架构运营管理层中的绩效指标体系,这些管理要素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影响)结合在一起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