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对应用架构有多重要
接前天写的《流程对业务架构的组件设计有多重要》,聊聊应用架构与流程之间的关系。
前面写过,业务架构中的业务组件,可以通过企业流程体系中的高层级流程进行映射。
如下图:

一级流程可以映射出企业最高层级的业务组件;
二级流程可以映射出二级业务组件(如下图),依此类推。

这样,我们可以获取一套多层级的企业业务组件视图。
企业必须逐步实现这套视图上的业务能力,才可能具备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基础。
而站在企业架构(EA)的视角,这套视图有多个维度:
1、时间维度
这套视图分为了现状视图、目标视图,以及可以存在的“过渡视图”。

企业通过现状视图了解已经具备的业务能力,;
通过目标视图知晓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
如果不能一次性达到目标视图的要求,就需要规划“过渡视图”,让企业通过几个过渡阶段逐步靠近并实现目标视图的业务能力。
2、信息化维度
业务组件视图需要映射为应用架构中的应用组件,这是一个思考与规划的过程,那么多业务组件,需要用什么样的信息化系统及功能模块去实现。

应用架构的应用组件也是可以逐层展开的:比如制造执行系统(MES)包括了具体哪些功能。
这个逐层展开从本质上讲是高层次的IT建设规划,如“生产计划”这个二级应用组件,应该放在ERP还是MES里?
将这些应用组件重新整理,形成企业的高层级的应用组件视图
百度上随便搜出来的图,如有侵权,立删
企业高层级的应用组件视图可逐层展开,视图上的每一个小方块都是某个层级的应用组件。
(1)这些组件在应用架构中必须对应某个IT系统
(2)这些组件必须与业务架构中的业务组件逐一对应,并且要做到无遗漏、无重叠。
我看到很多企业做的应用架构视图都很漂亮,都说明了要建设哪些系统, 但这些应用架构视图是如何得出的呢?
我个人认为,应用架构视图不是凭经验,直接拍脑袋,就要上马哪些系统,而是应该通过严密的逻辑,一步一步推导得出。否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么可能造成重复投入(同样的功能在不同的系统中都存在),要么就可能有很大的空白项,导致某项重要业务没有IT支撑。
有了这个应用架构以后,下一步就要与数据架构进行匹配:
各个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应该有哪些数据;
这些数据的数据源在哪里;
数据源的产生对应的业务流程是什么,是如何控制的;
这些数据在系统中如何流动(数据集成、数据接口);
企业如何控制这些数据的质量(数据标准、数据质量规则)。
这些内容,容我后续抽空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