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规划
问题是什么
企业上马信息化项目一般是为了提升业务协同的效率。
而只要上马了上一个系统,解决一个业务领域的问题,别的业务领域就会跟进,要么在原有信息系统内增加功能模块,要么上马新的专业化系统。
随着系统越建越多,所谓的孤岛问题就越来越多,包括了业务孤岛、信息孤岛、数据孤岛…
而与之相对应,到这个时候,企业就要考虑集成的问题,业务集成、信息集成、数据集成…
很多企业可能认为“集成”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集成就能完成。
而在我看来,“集成”是一个规划问题,是由于企业没有进行完整的、有效的、可执行的数字化转型规划而带来的结果。
“集成”问题不太可能由“集成解决方案”来解决,而是应该上升到更高的规划层面解决。
近期有好几家超大型企业找我交流有关集成的问题,想让我参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新规划。
他们都已经尝试过多套所谓的集成解决方案,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回到最原点,基于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本,重新规划。
为什么会有集成问题
企业本质上是为社会提供某类解决方案(产品/服务)的,所以围绕着该解决方案,在企业内部是一个从端到端的协同生态体系。
但是,从端到端的协同生态体系的管理链条太长、太复杂,为了简化管理,所以有了内部分工,包括横向的业务分工(从市场到售后服务)、纵向的职责分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因此,企业是一个基于“为社会提供某类解决方案”的,有着明确“内部分工”的,“协同生态体系”。
由于企业的整个“内部分工”的“协同生态体系”太过复杂,没有哪家供应商能够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所以需要多家解决方案供应商参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这些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只对自家产品及客户的相关业务问题负责,并不对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负责,所以,基于企业在本质上的协同需求,多套解决方案之间必然会产生孤岛,如业务的不连续,产生了业务孤岛、信息的不连续,产生的信息孤岛,多套系统各有各的基础数据,由此产生的数据孤岛。
如果企业有前瞻意识,能提前做好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规划,那就只需要在采购系统时让供应商在完成系统部署之外,按规划要求完成集成工作即可。但是,如果没有进行完善的规划,那集成问题自然会暴露出来。
好的数字化转型规划是啥样
好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应该从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出发,规划出一套完整的企业架构(EA),其中包括:业务架构(BA)、数据架构(DA)、应用架构(AA)、技术架构(TA)。
一套完整的业务架构(BA)包括了企业战略目标、关键成功要素、商业模式、价值链模型、业务服务、业务能力模型、绩效指标体系、流程体系、职责体系、组织架构、管控能力模型、角色体系等20多个项目。
数据架构(DA)包括了由业务架构映射而来的数据目录、数据标准、数据模型和数据的业务分布视图、数据的系统分布视图。
应用架构(AA)包括了应用视图(应用系统视图、应用模块视图、应用功能视图)及应用的交互视图(应用集成、数据集成)
技术架构(TA)包括了IT技术体系架构、IT基础设施架构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理性探讨。
—————分割线—————
不吐不快(以下是纯吐槽,可以不看)
找我的这些企业各有各的问题,但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是一样的,就是规划。
这些企业没做规划吗?
不是,他们大部分做了规划。
给他们做规划的是小公司吗?
不是,基本上都是体量、名气对等甚至更高一层的公司帮着做的数字化转型规划。
但在我看来,很多规划的层次之浅、水平之低、颗粒度之粗简直让我难以置信。
同时,这些规划的PPT文案水平之高,美工之精妙、色彩之协调也让我望尘莫及。
规划好不好,不是由嘴巴说出来的,而是要看企业有没有按规划执行建设,或者规划对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有没有指导意义,甚至要看,该规划有没有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