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先要回答“企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企业决策层有没有思考过: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什么?
不要急着回答,因为平常听到的回答全都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等等。
实话说,这样的回答十分苍白,毫无说服力。
企业家们要思考,并且要有场景感地思考:企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企业的未来由什么决定的呢?
有些人会说:企业的未来由老板决定。
想得更深一层的人会想到,企业的未来首先由行业的未来决定,而行业的未来由科技的发展水平决定。
科技的发展决定了行业发展的天花板;
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共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天花板;
在这些大框架下,企业家的格局与能力才决定了具体企业的发展高度。
结合科技发展、行业发展、国家发展、产业政策这些因素,我们再来尝试着回答:
我这家企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1、我这家企业在未来,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2、我这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为社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3、我这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同?
4、客户 / 用户凭什么选择我而不是竞争对手?
5、我这家企业要实现这样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在内部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市场能力是什么样的
——销售能力是什么样的
——研发能力是什么样的
——供应链能力是什么样的
——服务能力是什么样的
6、需要在什么时候具备这些能力?
…
当这些问题都回答上来了,那就有场景感了。
这时候,企业家们就能清晰地知道,企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然后要评估企业的现状是什么样的,这个现状就是“基线”。
从“基线”到“目标”的过程,是弥补差距的过程,在规划中就是路线图。
无论什么样的转型,我觉得都应该“从想清楚目标开始”。
把目标想清楚了,我们才能从高层次上去思考:
1、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能力去支撑未来的业务场景
2、什么样的系统和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这样的数字化能力
3、如何通过架构设计,让投资的效益最高,浪费最少
——业务架构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
——数据架构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
——应用架构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
——技术架构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
基于这些高层次思考,才能构建数字化转型规划:
1、要上马哪些系统,以及哪些功能模块
——这些系统和功能模块与哪些业务以及部门对应
——这些系统和功能模块对应哪些业务能力
2、哪些数据需要跨系统流动
——这些数据与部门间的哪些业务交互 / 业务流程对应
3、这些跨系统流动的数据中,哪些是主数据
——主数据的识别与规划
4、如何发挥数据的价值
——数据湖仓规划
——数据驱动型企业规划
——自动决策/辅助决策
——流程自动化
5、数据的质量如何控制
——数据标准、数据质量规则
….
这样做,数字化转型才会有目标感,能让项目实施与转型成果进行对应,能知道数字化转型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